当前位置: 主页 > 储能资讯 > 企业动态

宁德时代:上半年营收1789亿元,拟分红45.73亿元

发布时间:2025-07-31 人气: 来源:<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MTYwNjMwMw==&mid=2247597078&idx=2&sn=1184786cfd238265676a867c8fa6a5b7&chksm=9751f266a0267b704560f97388bc0b1

图片

电力家获悉,7月30日晚间,宁德时代公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

宁德时代上半年实现收入1789亿元,同比增长超7.2%;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同时,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7元(含税),合计分红金额达45.73亿元。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营收领先

公告显示,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根据 SNE Research 数据,2025 年 1-5 月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 38.1%,较去年同期提升 0.6 个百分点。在储能领域,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5 年 1-6 月,公司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

公司与全球知名车企、储能系统集成商、储能项目开发商或运营商等客户建立了长期且深度的战略合作,除产品销售外,还通过参股、合资、技术授权等方式与客户开展全面合作,助力客户打造全球领先的竞争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实现动力电池全球累计装车约 2,000 万辆,储能电池全球累计应用超 2,000 个项目。

占比 10%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情况

其中,销售境外的主要产品为电池系统,境外收入 612.08亿元,占本期营业收入 34.22%。

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345GWh,在建产能235GWh,产能利用率89.86%,产量310GWh。

不同产品或业务的产销情况

乘用车领域,公司发布了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商用车领域,公司在去年天行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布了适用于重卡领域的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面向高效物流场景的坤势底盘商用车生态解决方案。

储能领域,公司宣布量产交付 587Ah 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该电芯在安全可靠性、能量密度、寿命衰减及系统效率等核心性能指标均实现全面升级;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的 9MWh 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TENER Stack。

公司新一代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适配车型广、灵活性强,已在多款车型落地推广,与车企、运营商、金融机构、服务商等合作共同构建换电生态,通过快速换电大幅提升乘用车终端用户的补能效率和体验。报告期内,公司与蔚来达成战略合作以深化乘用车换电网络共享。公司骐骥换电解决方案能够为重卡运输行业带来更环保、更经济、更高效的补能解决方案。公司与中石化全面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基于公司推出的巧克力换电、骐骥换电等解决方案协同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的补能网络。

稳步推进全球产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于2025年5月20 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发行价格为 263.00港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 410亿港元,并将上述募集资金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及营运资金、一般企业用途。公司通过本次 H 股上市搭建了海外资本运作平台,有助于进一步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公告显示,为满足全球客户订单交付需求。国内方面,公司顺利推进中州基地、济宁基地、福鼎基地、溧阳基地等建设;海外方面,公司稳步推进匈牙利工厂、与 Stellantis 合资的西班牙工厂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的建设。

推进零碳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

宁德时代基于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产品与技术优势,结合自身减碳经验,积极开发零碳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公司与山东东营市、甘肃兰州市等城市或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在海南、东营、盐城、鄂尔多斯、宁德等地开展零碳试点示范,推动公司绿电直供、源网荷储微电网以及构网型储能等相关创新和示范项目落地。公司通过与多方合作打造零碳岛、共建零碳产业园、打造全域零碳示范城市,以零碳科技推动全球零碳新经济。

近年来,宁德时代 ESG 评级稳步上升。报告期内,宁德时代 CDP 评级整体提升至 B 级,连续三年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本)》,并被纳入富时罗素社会责任指数(FTSE 4 Good Index Series)成分股。同时,公司有序推进“零碳战略”,在报告期内持续推进节能改造项目,共计减少 5.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德国基地取得碳中和认证,零碳工厂总数增至 10座。报告期内,公司携手供应商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及可再生能源使用等降碳措施,带动原材料碳足迹较 2024 全年降低 11%。
全方位研发优势
在技术研发方面,宁德时代公司已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研发团队规模超2.1万人。公司自主搭建了高通量材料集成计算、智能化电芯设计与智能化工艺设计等高效研发平台,并基于海量、多场景的客户及终端用户需求反哺研发设计,针对性地提升产品性能,优化产品方案,形成正向良性循环,打造全方位的研发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及正在申请专利合计达 49,347 项,其中境内拥有专利及正在申请专利 29,709 项,境外拥有专利及正在申请专利 19,638 项。

资讯来源:<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MTYwNjMwMw==&mid=2247597078&idx=2&sn=1184786cfd238265676a867c8fa6a5b7&chksm=9751f266a0267b704560f97388bc0b1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上一篇:100MW/400MWh!融科储能助力哈密首个钒液流电池储能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