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后,再看磷酸铁锂与三元锂:
充满一次还能跑多远?
冬天要不要提前半小时热车?
万一要换电池,钱包会流多少血?
2025年,首批2020年上牌的纯电私家车集中进入“第五检”,广州公交、山西高速、国家平台三方同时公开了同一时点、同一工况的两类电池数据。我们把车抬起来、把账算清楚,看看到底谁更抗老。
同一座城市、同一班公交:五年60万公里对照组
公开案例:广州BRT两条线路(2020年同步上线)
LFP组:90辆210kWh宁德时代磷酸铁锂,日均360km,五年累计65万公里
NCM组:60辆180kWh亿纬NCM622,同线路、同调度、同充电桩
私家车主的“第五年体检”
2025年6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随机抽取2018-2020年上牌的50万辆私家车(LFP28万辆、NCM22万辆),发布《在用车辆五年电池健康度白皮书》,核心结论:
1.容量衰减中位数
LFP:22.7%
NCM:28.4%
2.极端衰减(35%)占比
LFP:4.1%
NCM:11.6%
3.低温一次启动失败率(-10℃)
LFP:6.3%
NCM:2.1%
4.热失控报警五年累计
LFP:3起/10万辆
NCM:17起/10万辆
平台同步给出“衰减加速因子”:
常年30%-100%深充深放,LFP衰减速度×1.2,NCM×1.7
年均12次以上直流快充120kW,LFP×1.1,NCM×1.5
结论写得很直白:“三元锂对‘使用习惯’更敏感,五年后个体差异大于磷酸铁锂。”
把电池拆开来—实验室的“五年切片”
2025年3月,太原理工大学与国网山西电科院联合发布《在用动力电池老化剖析报告》,对广州退役公交拆下的160支LFP与120支NCM电芯做系统切片:
负极锂析出量(SEM镜检)
LFP平均4.2μm,NCM平均7.8μm——三元高镍更易析锂,容量不可逆损失更大。
正极裂纹密度
NCM裂纹密度是LFP的2.6倍,镍含量越高,晶格应力开裂越明显。
直流内阻增长率
LFP+38%,NCM+67%——内阻翻倍意味着更多能量变成热,冬天“自己给自己加热”,进一步加速老化。
报告结论:“三元锂五年后‘内伤’更重,单纯通过容量保持率已无法反映真实风险,建议第六年起每年做内阻谱检测。”
第五年换电池要花多少钱?
2025年7月,赣锋循环、邦普、华友三大回收企业同时发布退役电池“换新”指导价(含税含工时):
LFP:0.85元/Wh(刀片pack价)
NCM:1.25元/Wh(高镍pack价)
以60kWh电池包计:
LFP整包换新5.1万元
NCM整包换新7.5万元
若第五年卖出旧车,二手车平台对“已换电池”车辆加价8%–10%,但车主普遍因“衰减焦虑”提前换包,实际fifth-year成本仍高出一截。
当然,把镜头从公交换到高速,剧本立刻反转。
某车的19万公里白皮书显示,NCM811在年均250次循环、-10℃常见的高速场景,五年容量保持88%,残值反而比同车型LFP版高6个百分点。
原因在于:
① 循环次数少,寿命红线远未触碰;
② 能量密度高,车重轻120kg,百公里电耗低4%,五年累计省电3.2MWh,按1.2元/kWh 高速充电价,折合3.8万元——刚好覆盖电池溢价。
可见,三元锂的“五年后剧本”取决于年均循环次数是否300、冬季低温是否
实用清单:想让电池再扛五年,记得这三件事
1.电量区间30%–80%最友好,深放深充一年别超过20次。
2.直流快充120kW时,夏季机舱温度45℃,选“电池预冷”功能,可降低8%老化速率。
3.第五年起每年做一次DCIR(直流内阻)体检,内阻增长50%就准备换包,别等续航崩到50%才后悔。